您的位置:欣欣旅游网> 银川旅行社>宁夏金桥国际旅行社>贺兰订票>服务详情
立即预订
欣欣价:¥60

银川贺兰山岩画

景点地址:宁夏银川贺兰县查看地图

贺兰山岩画门票

贺兰山岩画门票

AAAA级景区-景点门票

预订流程:1.选票 > 2.提交订单 > 3.旅行社确认/付款 > 4.预订成功
收藏此线路
门票预订服务详情景点介绍交通指南在线咨询 立即预订
票型市场价欣欣价兑票方式支付方式使用日期 预订
成人票
贺兰山岩画¥70¥60短信在线支付须知
预订说明
预订说明请提前预定,
费用说明
费用说明门票及电瓶车
使用说明
入园方式短信
退改说明
其他说明
服务详情
优待政策
学生证 军官证半票

60岁以上老年证免门票但是要支付10元/人·电瓶车

预订限制
团体门票一经售出,不予退换
温馨提示
凭票入园,70元/人(全年365天开放 8:30-17:30)

讲解员义务介绍

开放时间:全年365天开放 8:30到17:30

备注:如需购买请提前咨询18195213261,以便提前安排导游,如有参观多个景点需求,最好一并安排购买,可以酌情更优惠,具体优惠政策电询!



产品详情

基本概述 贺兰山岩画

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发现。贺兰山是中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贺兰山岩画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相关类型 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贺兰山的“岩画”确切地说是岩刻。我国云南、广西也有不少岩画,亦称崖画,是用颜料画的,而且多用红色颜料;而我国北方的“岩画”多半是岩刻。贺兰山的众多“岩画”,只有白芨沟的是用颜料作画,其他的都属于岩刻。

依据岩画分布状况,贺兰山岩画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的石嘴山区、惠农县境内;②山地岩画,主要分布贺兰山中北段,多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③沙漠丘陵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卫宁北山。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贺兰山岩画包括石嘴山市岩画、平罗县、贺兰县、青铜峡市、中卫县岩画几部分:

石嘴山市岩画。①麦如井岩画,是贺兰山最北端的一个岩画点,一般画面较小,多为个体图案,组合的图案极少。画面以动物居多,也有个别的人物、植物或符号图案。岩画采用敲凿和划刻两种方法。②黑石峁岩画,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采用敲凿法,少量为磨刻的图案,个别采用划刻法。③韭菜沟岩画,这一带的岩画中有的形象,形体强健,身体上饰有条纹装饰,由双钩刻线构图。另一种内容是塔。

平罗县岩画。①龟头沟岩画,龟头沟旧称“归德沟”。岩画多朝西,保存较差,相当一部分脱落或不清楚,基本上都用敲凿法,凿点大而深,图像粗糙而不规范,岩画内容以动物为主,也有个别人物图像。②白芨沟岩画,这是贺兰山惟一的彩色涂绘岩画。位于白芨沟一个的天然石洞的东侧岩壁上,岩画为红色涂绘,共有37组,100余幅,内容比较丰富。人物形象中有征战的乘骑者和狩猎的猎人;动物包括北山羊、等。这里的岩画还表现了生殖崇拜和太阳崇拜的内容。另有些其他标识和符号。③大西峰沟岩画,西峰沟又称“西伏沟”或“西佛沟”,位于平罗县和贺兰县交界处,距平罗县县城30余公里。大西峰的岩画内容有人面像,人物和动物,岩画共有8个点。

贺兰县岩画。①小西峰沟岩画,内容以动物表现为主,制作手法多为凿刻法,也有个别的使用磨刻方法。②白头沟岩画,白头沟沟口有一小山梁将沟的出口成两部分,北口俗称叉子渠,岩画分布在叉子渠渠口的北山坡的拐弯处,均面东南。凿刻了羚羊、岩羊、北山羊、飞雀等动物,又有牧马图,其中的人物系有尾饰。③插旗口岩画,插旗口位于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的贺兰山东麓,内容有人面像、符号和动物。④贺兰口岩画,沟口开阔,面对黄河,沟内泉水流淌不止。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的断崖石壁上,以沟口北崖向阳的岩画数量居多。岩画保存情况不一样,位于沟崖北侧的岩画保存明显好于南崖的崖面。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内容绝大多数是人面像,另有人物、舞者、天体和马、羊、虎等动物。岩画以敲凿法和磨刻法为主。从画面的风格、题材和内容及剥落的情况看,贺兰口岩画的凿刻延续时间很长。⑤苏峪口及回回沟岩画,苏峪口俗称“宿嵬口”,岩画分布在苏峪口沟谷两岸,迤南至回回沟,原来调查岩画的数量有200幅,由于开矿炸石,修筑公路,大部分岩画已被毁,现存的岩画仅有几十幅,以兀立山头巨大的<神牛图>最为著名。

青铜峡市岩画。①口子门沟岩画,内容以动物表现为主,制作手法为凿刻法。岩画主要散布在一座座山梁上,每一座山梁上的岩画数量都较少,而且比较分散。②四眼井岩画,凿刻于贺兰山山体东侧的一道道的崖壁和岩石上,每一岩画点的岩画相对比较密集。③芦沟湖岩画,岩画散布在沟两侧山崖上。④砂石梁岩画,石质为红色,作画于岩石自然平整处。⑤广武口子门沟砂石梁子山岩画,位于贺兰山余脉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头道乡与青铜峡市广武乡的邻接处,凿刻着顶角的北山羊与狼,人骑、手印和脚印等。

中卫县岩画。中卫县地处黄河前套上首,西临腾格里沙漠。①苦井沟岩画,位于贺兰山南端的卫宁北山里,岩画分布极广,也比较密集。几乎每一条岩脉上都凿刻有岩画。它的制作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敲凿法。②大麦地岩画,大麦地在中卫县城的东北,岗峦遍地,沟壑纵横,在约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1089幅岩画。题材以动物为主,反映了狩猎和放牧的生活特点,除此之外还有星辰、西夏文题刻等内容。③东沟岩画,山沟呈南北走向,俗名为中豁子口。岩画分东侧和西侧两个部分。④钻洞子沟岩画,制作于山沟北侧的崖壁上面。内容包括羊群和马群,鹿等动物;骑猎射猎的场面中有猎鹿和猎羊的情景,还有部落战争的场面;另有双人舞、符号和人面像(或类人面像)等。⑤大通沟岩画,其岩画点与大麦地相望,彼此之间相距5公里。这里有31组岩画,凿刻着动物(也有些植物)、人物与人面像或符号。

分布地区 据调查,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

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词句。

相关年代 贺兰山岩画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分歧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岩画刻制年代上限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周兴华认为“少量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大部分属于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少量延续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有若干作品出自秦汉以后,近至宋元、西夏”。

艾天恩认为“岩画大致是在一万五千年到六千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产生的”。

二、岩画刻制年代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或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钟祝辉、李树俨认为“贺兰山岩画深受仰韶彩陶文化的影响,是仰韶文化特异化的产物”,认为“贺兰山史前岩画深受仰韶—马家窑—齐家史前文化的影响,其制作年代相当于仰韶—龙山考古文化年代,即距今6000—4000年”。 高文宁认为“贺兰山人面像岩画的最早创作年代应确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贺兰山动物岩画的刻制……大约距今5000—4000年前”。 刘贻清认为贺兰山岩画“至少不迟于青铜、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千年以上,较晚的延至明清或更近于今”。

三、岩画刻制年代的上限“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即青铜文化—早期铁器时代”。

上述三种意见,各有所据。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多数学者倾向于贺兰山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说法。近年在贺兰口岩画分布区内发现的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为数不少的石器和陶片,为贺兰山岩画的制作年代确定在距今5000—4500年提供了新的证据。相信随着贺兰口岩画景区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及研究工作的深入,贺兰山岩画的年代问题将会得到更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贺兰山岩画位于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贺兰山岩画包括石嘴山市岩画、平罗县、贺兰县、青铜峡市、中卫县岩画几部分: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县岩画

①小西峰沟岩画,内容以动物表现为主,制作手法多为凿刻法,也有个别的使用磨刻方法。

②白头沟岩画,白头沟沟口有一小山梁将沟的出口成两部分,北口俗称叉子渠,岩画分布在叉子渠渠口的北山坡的拐弯处,均面东南。凿刻了羚羊、岩羊、北山羊、飞雀等动物,又有牧马图,其中的人物系有尾饰。

③插旗口岩画,插旗口位于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的贺兰  贺兰山岩 字山东麓,内容有人面像、符号和动物。

④贺兰口岩画,沟口开阔,面对黄河,沟内泉水流淌不止。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的断崖石壁上,以沟口北崖向阳的岩画数量居多。岩画保存情况不一样,位于沟崖北侧的岩画保存明显好于南崖的崖面。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内容绝大多数是人面像,另有人物、舞者、天体和马、羊、虎等动物。岩画以敲凿法和磨刻法为主。从画面的风格、题材和内容及剥落的情况看,贺兰口岩画的凿刻延续时间很长。

 ⑤苏峪口及回回沟岩画,苏峪口俗称“宿嵬口”,岩画分布在苏峪口沟谷两岸,迤南至回回沟,原来调查岩画的数量有200幅,由于开矿炸石,修筑公路,大部分岩画已被毁,现存的岩画仅有几十幅,以兀立山头巨大的《神牛图》最为著名。

交通指南
航空
  已开通银川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西安、昆明、重庆等地的航线,每周有40多个航班飞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以银川为中心,西至乌鲁木齐、东连沈阳、南至昆明、广州的航空线。银川河东机场位于市区东部,从民航大厦前有专线大巴可达,车费15元,也可从市区打的,车费约30元。附民航班期时刻表
铁路
  包兰铁路穿越宁夏,纵贯银川新城市区南北,东接华北重镇包头,与京包铁路相连;西接西北古城兰州,和兰新、兰青、陇海三条铁路衔接。从银川发出的旅客列车可直达北京、兰州、呼和浩特、包头、大同、张家口、青铜峡等数十个城市。附:列车时刻表
公路
  银川汽车站位于银川东南部的南门广场附近,从火车站乘1路、2路公交车可达。现有主要长途客运汽车线路近三十条,可通达宁夏全区各行署、市县所在地和陕西、内蒙、甘肃部分地区,还可通往固原、吴忠、永宁、灵武、中卫、大武口及内蒙古的巴音浩特、乌兰矿,陕西的定边和甘肃的平凉等几十个地方。长途客运汽车
银川周边地区的交通
  中卫市:银川南门汽车站发车,每半小时一趟,票价15元,行程约3个半小时;从银川火车站发往银川以南的火车都经过中卫,票价14元,行程2小时左右。  
固原市:银川南门汽车站发车,票价30元,行程约6小时;银川发往西安方向的火车都经过固原,票价27元。从中卫到固原乘汽车约20元,火车票价14元,行程约4小时。
泾源县:从固原有车到泾源,票价8元,行程2个半小时。
石嘴山市:兰州至北京、呼和浩特以及北京到宁夏的火车都经过该市。
市内交通
  以银川市区为中心,辟有近二十条公交线路,分别通往银川新城区及市辖永宁、贺兰两县。火车站广场有1路公共汽车通往长途汽车站(南门广场)和市内各地。银川市现有出租车数千辆,市内打的均为5元,远途起步价5元,以后每公里1元。
预订咨询
对产品有任何疑问,请使用我要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答复。
我要咨询

如遇非上班时间,可能回复的比较慢,请耐心等待旅行社回复。